close

本篇是將前面略述道路鋪設的現況及個人見解1~10整理(整理後1~10刪除):

2015-01-10再整理,考慮是否要寫修復鋪面的內容?

2022-07-16再整理。

台灣的道路鋪設工程,工法規範都是參考國外,

但是看到台灣的施工方式;似乎都變成簡易版本?(偷工減料版)

由於台灣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所以基本上國內的營造機械都是以進口為主!

而一般做工程的小公司,基本上也不會花大錢買新的機械,

台灣人節儉的心態,似乎東西能用就好,能賺錢就好;

而台灣號稱全世界最嚴格環保排氣法規,

也只規範新出廠的汽(機 )車。

二手的車輛或是營造機械(沒有車牌的),那似乎不是環保局管轄的範圍了?!

所以一般在台灣施工現場,要看到像日本那樣乾乾淨淨的營造機械,

說實在話,本人是沒有看過....(看過的,請拍個照錄個影給鄙人感動一下),

其實施工機具的狀態也是看營造公司的自主管理,

一般工人不會關心這個問題;內部高層(老闆)不在意,

那麼上工直接開動使用,下工直接停好下班!這個大概是最好的寫照?

以後出事了,才心痛省了小條,花了更大條。

 

台灣道路鋪設的施工現場, 以一個"半"外行人來觀點來看:

總的來說,會看到的施工機具有: 

1.載運熱拌瀝青混凝土(一般台灣俗稱為柏油)的卡車,

一般來說會在車斗上加蓋帆布保持瀝青混凝土的溫度。

載重量就看要載的量來區分了。

2.噴灑黏層的乳化瀝青撒佈車;一般台灣看見得基本上都是烏漆麻黑的一台車子!

下載  

 

3.鋪設熱拌瀝青混凝土的鋪築機;

這個一般要鋪比較寬的道路才會見到!

管線單位的承包商一般不會有這台機器,

大部分都是委外的比較多,而且還不一定每次都會用,

因為鋪築面積少的話,似乎用這個不划算!

undefined

 

4.壓實熱拌瀝青混凝土的大型震動式壓路車;分三輪及兩輪,重量越重壓實度越好!

壓路機  

 

5.小型的震動式壓路機或是夯實機(大型壓路車無法施工的區域用)

小型壓路機小型夯實機    

 

6.鏟裝機;拿來搬運瀝青混凝土,或是掛載掃路配件掃除砂石用!

而施工人員用的手工具有:  

1.推平耙(不清楚正確名稱),用來推平柏油的!

 A237_I1 

2.平口鏟,多用途,可以拿來鏟柏油,壓實柏油

平鏟  

3.竹掃把,這個用途就不用說明了,就是拿來掃地的!

  undefined

 

以下是台灣沒有看過在使用的手工具: 

1.瓦斯噴槍;加熱瀝青混凝土用,台灣目前沒看過在使用!

 A92_I1  

2.燙鐵:加熱後整平新舊路面落差用,台灣目前沒看過在使用!

 A223_I1  

3.鐵夯:人工夯實工具,用於機械無法到達處,種類形狀很多,台灣目前沒看過在使用。

鐵夯

4.篩網,用於填充空隙用,台灣目前沒看過在使用!

 A240_I3  

 

道路鋪設施工方法?

很簡單(也不能說簡單,應該說單純):

噴灑乳化瀝青>鋪設>壓實>標線;

簡單是簡單,但是這麼簡單地工程,要做好也是要花心思的

很多時候,越簡單的東西(事情),就越難做好(盡善盡美)!

 

大部份老百姓不懂得道路是怎麼鋪設完成的,

一般會覺得監造單位總懂吧?

可惜,這是不一定的!

在台灣道路鋪設屬於公共工程的一環,

當然理所當然的,大部份工程金額不是很龐大的,監造單位就是公家機關,

而公家機關裡面的監造人員,一定就懂嗎?那也不一定!

畢竟有些是剛從學校畢業就透過公職考試考進去的新人(而且不一定是相關專業),

要不然就是專業完全不相關的人員或是約聘(雇)人員負責

(越基層的單位越會這樣),

大部分人進去都要重新學習,或是接下上面留下來的爛攤子!

如果是一個完全不懂的人,去接任監造工程的位置.....

 

一般來說會照契約規定來走,但是契約裡面的內容是很籠統地,

而一般會仔細去看契約內容的人,大概也很少....
(事情一堆,很少有人有時間去看,放假也不會花時間去看)

如果該單位沒有一套合理地S.O.P.作業方式,

基本上新手犯錯或是被承包商玩(耍)的機會將大增!

另外由於政府單位人力精簡 (該精簡的不精簡)

監工不一定只負責一個工程(業務)!

這個狀況下,監工時時刻刻在現場,大概很難?

然後再遇到施工廠商的品管也跟監工一樣,身兼數職, 

施工工人在現場是否會乖乖照著規範做?只能說自由心證了! 

而就算監工只監造一條工程,還是會遇到其他的挑戰! 

首先,是個人的工作道德操守問題;

監工單純在外面監造工程,如果 遇到不是正派的監工,

保證也是不見蹤影,做一些不是工作範圍內的事情! 

其次,如果遇到的是正派的監工,他也不見得敢叫廠商照規範施工; 

畢竟,台灣承包工程的廠商,屬於壞人的(黑社會,流氓之流)很多! 

之前,

新聞就不是有報導某港口的土方工程,

只因監工不收廠商不明來路的土方而被打致殘的新聞?

(新聞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27/today-north9.htm 

看來在台灣要確實監工,政府要加派保護(監視)人員才行! 

撇開監工不說,回到廠商施工;

我們民眾在道路上所看見的, 

首先以施工安全來看: 

日本在道路施工時,一定會有專門的交通引導人員, 

據我所知,在日本這是一種專門的職業,類似我們台灣的保全業, 

只是我覺得更加專業地多,從門禁,交通引導等都有專業的職前訓練!

 而在台灣?

基本上,只要你沒有前科,

可以忍受高工時低報酬的話,都可以作保全! 

大部份保全公司基本上也不會有甚麼職前訓練,直接走馬上任就是! 

沒辦法,台灣的保全基本上都是低價競爭的產物

(社區管理委員會也要付一定的責任) 

台灣企業最喜歡的一句話大概就是: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在台灣的道路工程裡面,交通引導人員,大概都是由工人臨時充當的, 

手勢啥的,你就不能要求他多專業了,畢竟他沒有學過,只是臨時調派! 

而再好一點的話,就是花錢請沒有道路工程交通引導經驗的義交來指揮交通! 

只不過,我有時候會懷疑,那些義交到底有沒有經過專門針對道路工程交通引導的訓練? 

好了,大家如果以為有指揮人員,交通引導就會順暢的話? 

那可能與我們想像地不同,因為,絕大部份需要兩位以上的交通引導人員的路段, 

你只會看到一個交通引導人員,而那位大概都是充場面檢查用的,不一定會認真引導指揮! 

(不知道這算偷工還是減料?還是單純的不適任問題?) 

交通維持措施那些就不說了,反正不是重點。

堵車堵死不是他們的問題,反正工程能在工期內做好就好了!

(還有個重點:不要被民眾投訴;有投訴才會有改善!只不過下個工程還是重來一遍。)

 

回到施工上面來說;

柏油溫度運到施工現場的時候要120度以上

(一般熱拌瀝青混凝土的要求,一些特殊規則的瀝青混凝土除外)  

但是運輸車輛沒有做甚麼保溫措施(基本就只有蓋帆布),

瀝青拌合廠又那麼遠!

(以都會區為主的工程,瀝青廠都位在郊區) 

瀝青混凝土到施工現場,能有120度以上,真不知道是怎麼樣地台灣奇蹟?  

(是有可能在這個溫度以上,但是在瀝青廠拌(炒)料的時候,可能超過配比設計溫度)

其實,台灣的道路鋪設那麼差,不能只怪罪以前某位有黑道背景的公會理事長,  

監工確不確實;機具及人員是否齊全;是否按照規範施工;  

而規範是否與時俱進;廠商的施工品質等,每個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但是台灣人就是喜歡投機取巧,能偷得就偷(能省則省)!

除去材料不說,

台灣道路鋪設的機具,跟人工也都是屬於偷工減料的程度!

以機具來說~

二手的就算了,噪音值也不符合環保法規! 我們的大有為政府也沒有在管制!

(管了保證沒有廠商能做,二手機械噪音值基本上都超標)

新舊路面接合的那一層要用噴灑的黏油,

規定是要用機器噴灑,

但是一般我們看到的,只有在大面積施工時才會看到用機器噴灑,

小區域施工時,一般只用人工拿著水瓢或是澆花的花灑來隨便灑灑就好!

(現在有改善了,開始有使用機器噴灑,但是使用的黏層材料及噴灑的壓力,是否及格還要商榷)

這樣隨便灑灑就可以平均而全面性地都灑到的話還好,

問題是,工人都是給你鬼畫符地象徵性灑過就算...

結果有可能就是鋪設後沒有多久新鋪面就與舊鋪面分離了!
(這個也有可能是材料及溫度上的問題)

 

另外,以台灣的施工方式來說,

似乎沒有看過跟日本一樣,有個專門修邊整理的瓦斯噴槍及鐵夯,

人力精簡之下,大概都是鋪設後,看起來是平的就好了,小細節就算了!

可以觀察下台灣道路鋪設施工後的那些人孔蓋上面!

是不是都會有柏油殘留在上面,而使得人孔蓋那些防滑紋路被填平?

在日本的話,他們施工上基本上都會避開,

如果不小心用到的話,也會用瓦斯噴槍加熱柏油清除乾淨!

在台灣,不要被埋掉就謝天謝地了!

(最重要的是還不會通知人手孔被埋的管線單位來提升。)

 

 

題外話:

台灣公共工程的招標制度, 主要採用最低價得標的制度,  

大概也是造成道路鋪設品質低落的原因之一?  

得標的廠商都是最低價的, 就算低於招標底價80%,  

也只是得標廠商寫張切結說明書(另外繳交差價保證金),  

說明得標廠商如何能以這麼低的價格承包就了事了,  

至於那張切結說明書有何效力?我真的不知道!  

而承包廠商如果能以那麼低的價格做好工程,而且品質OK,  

對發包單位是件好事! 但問題現實結果都不是那麼美好的,  

監造單位的監造人員不是業務太多,無法盯緊工程;  

要不然就是驗收的時候草率!  

其實工程會最近說要改採最有利標,在監造這樣的效率下,應該也是差不了多少的!  

讓這樣價格低廉,施工品質也一樣低廉的廠商存活下去!  

而好的施工廠商也就這樣,被劣幣逐良幣地生存不下去了!  

品質能好?真的要奇蹟發生吧?

觀察現在的台灣,不難發現一件事情!  

政府機關及公司企業都朝著精簡人力的方向邁進!  

也許這是一個節省成本開支的一個最直接的方法?  

但是,反過來想想,  

這樣節省人力的方式,是不是代表著我們台灣政府及民間管理監督能力的不足?  

一個人力要當做兩個或是三個人力來用,  

說好聽是能者多勞,但是實際呢?算不算變相地壓榨?  

 

轉回到台灣的道路鋪設,  

我們台灣似乎沒有專門的職業學校在教育工人要怎麼去實際鋪設道路,  

相關的技術證照也是寥寥無幾(應該說沒有)~  

如今道路鋪設的技術傳承都是老一代工人直接教育傳承,  

好的東西不見得會傳承下來,往往壞的東西就這樣不經意地流傳至今!  

也許這是一般台灣工程施工廠商的通病吧?  

工人的教育訓練方式,不是事前的完整規劃的技職教育,而是施工現場的臨時受命地老鳥帶菜鳥式的教育!  

然而,人力精簡下,大家都忙不過來了,怎麼還會有閒情逸致仔細地教育新人?  

變成新人要靠自己多看多學,遇到問題要自己提出來!  

但是提出的問題能不能被完善地解答?個人是抱持疑問的態度。  

現在的基礎工程,包含道路鋪設工程,工人的心態大概都是趕快做完收工領錢(或是能拖一天就拖一天的心態), 

你不要期望他們會想到甚麼社會公義之類的事情,當然包括工程的施工品質;  

在台灣政府及企業的精簡人力來節省成本觀念抬頭之下,  

中小型公司中,專職的品管人員及安衛人員似乎很難看到?  

一個員工身兼數職,在中小型公司中似乎是種常態?  

也許,不但單單在工程類型的公司這樣,其他行業也差不多是這樣的窘境?  

所以沒有專職負責的人盯著,似乎台灣工人(員工)的天性,就是在看不見地狀態下偷工(偷懶)了?


前面的文章,只有講到人手孔被埋...(整理文章才發現)

講到人手孔,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自來水公司的地下消防栓保護閥盒,不能隨便被埋沒,

如果,發生火災,而消防隊找不到消防栓來救火,是可以究責的!

(應該屬於公共危險罪吧?)

回到鋪設來說,施工滾壓瀝青混凝土鋪面時,

一般至少會有三台不同樣式的震動式滾壓車來壓實鋪面,

分為初壓,次壓,及終壓...

每個壓實的階段要求的瀝青溫度及滾壓車型都不同,

這個要看品管如何去計劃安排那個間隔時間了,

只不過在台灣,大概都是"一條龍"(這個好像是大陸用語)作業,

鋪裝機後面跟著壓路機在走,溫度似乎不是重點?

來回滾壓至少要6次,只不過施工人員有沒有那麼認真算那個次數是個問號,

如果工程規模小的話,能看到一台壓路機,就似乎不錯了?

在台灣,熱拌瀝青混凝土,那個"混凝土"這個詞似乎都會被忽略?

一般預拌混凝土是要時間等它凝固並且養護,達到要求的強度,

而熱拌瀝青混凝土也是要時間等它降溫,達到設計的強度,

熱拌瀝青混凝土在還沒有冷卻的時候可塑性很強,

也就是說很容易變形,跟預拌混凝土一樣需要模板,

預拌混凝土的模板是為了塑型,

而熱拌混凝土的模板則是為了壓實度,

怎麼說?

一般來說熱拌瀝青混凝土在鋪設前,

以單個車道來說,

車道單側或是兩側,應該要設置同鋪設厚度的木條來當作模板,

以期在壓路機滾壓時,能將重量垂直作用在鋪面上面,

避免邊緣的鋪面成斜面,而無法壓實。

(這段用文字來描述,還真困難,找個實例或是圖片會比較好吧?)

  

上面的影片,可以大概看出我所說的意思,

(日本都有這種小朋友的體驗活動...果然教育還是從小開始啊)

只不過在台灣的施工過程裡面,這個工項,不好意思,完全省略。

我們可以注意下,台灣道路施工後,

車道跟車道間或是施工的接縫處,應該都是歪七扭八的;

與產業(鄉間)道路沒有水溝的兩側,絕大部分都是呈現梯形的斷面,

(梯形斷面沒關係,至少也要夯實,而不是放著不管)

這都是沒有模板的結果,

省了這個工項,好處是省時省事;

壞處是容易從接縫處或是沒有壓實的梯形處損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n-C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